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发布时间:2022-04-14浏览次数:110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港澳公式497799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发挥教学比赛对课程育人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助力人才培养,育人和育才相统一,4月13日下午2点,外国语学院在明德楼西二教室举办了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经过前期教研室选拔推荐,共有八位教师进入学院比赛。为了保证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本次比赛采取评委打分和全体观摩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等7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全体教师全程观摩比赛。

赛前,副院长余荣琦强调了课程思政比赛的重要性,他指出本次比赛不仅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一次展示,也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介绍了比赛程序、教学评价标准和相关要求。随后比赛正式开始,8位参赛教师依次登场进行教学展示。

 

首先进行教学展示的是程艳,她讲授的课题是“Getting Stared at in China”。通过课前活动引出文化敏感度的话题和练习,再导入到教学主题---文化敏感度。然后结合课本内容,从定义和不同的文化案例,总结了文化敏感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文化交流中容易产生的误解,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成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者。黄洁茹讲授的课题是“when honesty disappears”。首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不诚信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对不诚信行为的思考,随后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校园不诚信行为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抄袭、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并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了中国文化中的诚信故事,了解中国守信为先的实例,并分析诚信为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增强诚信品质。李成飞讲授的主题是“Working abroad and expatriate adjustment”,通过介绍中国“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自己的企业工作经历以及对中企外派员工的实证调查,讲述了今天中企遍及全球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企业外派,文化以及文化濡化的概念。中企外派员工的动机,展现了中企外派员工的激情与梦想,鼓励学生今后选择从事外派事业,服务中企,服务国家“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马曼华讲授的课题是“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通过图片讨论引出刻板印象的话题及刻板印象的定义。通过文本分析引出刻板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化差异,进而提出我们需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破除跨文化交际中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刻板印象。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可以说好中国故事的人,在世界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王珊珊讲授的课题是“Opportunity Cost”,通过上大学的成本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帮助学生区分日常生活中的成本概念和机会成本的差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疫情防控政策的成本,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理解中国决策的根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王友情讲授的课题是“Nature: To worship or to conquer”。首先,通过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让学生思考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以文本为依托,通过课堂展示,挖掘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内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张丹讲授的课题是“generation gap”。通过视频引出代沟的话题,再导入到解决代沟的方式方法——harmony。然后结合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理解任务、口语活动等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沟通来消除代沟,从而达到代际间的和谐。赵雅芸讲授的课题是Beauty: When the other dancer is the Self。通过视频导入到课程主题——如何对待逆境。整节课由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再通过五个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面对困境的勇气。

最后,余荣琦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各位参赛教师比赛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深入挖掘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了思政教育对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也展示了各位教师的风采。同时,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希望赛后能总结经验,认真分析,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要向各位参赛教师学习,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挖掘思政元素,思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践,真正把思政内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文/徐超 图/李明 审/柯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