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体育学院:重德 强能 尚质 争做优秀体育文化人

作者:文章来源:体育学院发稿时间:2024-10-21浏览次数:38

体育学院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创建于1978年,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2015年改名为体育学院,2019年以来先后与西安体育学院等4所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2年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体育学),2024年获批安徽省特色培育学科(体育产业学)。现开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安徽省特色专业”(2024),并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2)。期间,于2018年获省教育厅批复成立“安徽排球学院”,2021年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批复成立“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目前,在校本科生936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博士11人,教授9人;拥有“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共青团全国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1人。同时,体育学院倡导“以研促教、以教立研、教研相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安徽省哲学规划办项目(重点项目)等省级项目30余项;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8部;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1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

近年来,体育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践行“思政教育”,以学科为引领,以专业为依托,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践行立“”树人 强化以文化人


体育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服务高教强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挖与提炼不同类型课程的育人元素,尤其重视“知识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与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探索形成了以“重德技之本,以文化人;强实践之能,以体育人”为内涵的“体育文化人”培养模式。该模式建设成效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学生第二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已按期通过结项验收;2023年获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



聚焦专业“能”力培养,强化以体育人


人才培养方面,体育学院落实OBE理念,构建动态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协同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体育企业(中学)、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地方现实需求为导向,着力体育人才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聚焦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以“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主线,扎实推进体育人才培养。即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面向,以培养优秀体育文化人为目标,构建形成“三协同、三领域、四能力、五路径”“3345”特色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关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二等奖(2021、2023)。

聚焦育人效果提升,深化“校政企(行)”三方协同育人。首先,以培养学生体育专业知识能力为重点,协同校政企(行)多方参与,依托安徽排球学院等省级教育实践平台,结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采用“课内学 平台用”“请进来 送出去”内外联动模式,构建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其次,以“协同育人”改革为抓手,建立“三类型”(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四层面”(专业技能竞赛、科学研究、职业资格鉴定、专业实践)的教学体系,同时,聚焦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两个环节优化,一方面,全面落实“校地社”多元主体协同,突出能力导向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立足环巢湖乡镇学校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育发展,协同“安徽排球学院”等实践平台,坚持学训赛研与服务地方相结合,拓展课程结构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合理,教学效果明显。获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校本教材1门,省级重大、重点等教改项目9项。

聚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重德技、厚基础、强实践”三领域综合增强。紧扣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探索实践“一专业一赛事、一赛事一品牌”专业赛事,探索形成培育具有“重德技、厚基础、强实践”特质的新时代卓越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安徽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团体总分二等奖、微课教学单项第1名等多项荣誉,创省内最好成绩。同时该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聚焦卓越能力培养,着力“一践行、三学会”全面发展。立足于体育专业特点,围绕地方体育人才现实需求,对标不同专业体育人才素养,贯彻落实OBE理念,通过课内改与课外赛相结合,结合“学训赛研服”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以精准服务地方为目标,以安徽排球学院等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地方体育文化、青少年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等实践活动。先后获学生第二党支部获“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2023)、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协同项目1项,同时,近3年,学生先后获第十一届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4)。A类赛事获奖60余项,相关成果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推介40余次,并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聚焦专业能力达成,推进“学训赛研服”五路径同步落实。对标地方应用型体育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围绕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3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形成“学训赛研服”五位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建设成效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聚焦质量文化营造  强化以行立人


围绕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照师范专业认证和新文科专业认证标准,细化教学环节,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服务体系, 构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四主体三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重视在就业方面,面向体育产业领域,坚持就业导向,持续完善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创新“全员培训、分类指导、重点帮扶、优质输出”的工作思路,引导毕业生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做出贡献。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留皖率达78%,创业率达5%;年均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在13%以上。2024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高质量就业近30%。

紧抓大学公共体育改革,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强化“五育”并举育人,推进人人“学排球 会排球 打排球”体育育人工程;构建纵向多层级贯通、横向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结合有效激励,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改革,成效显著。2023年度,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到3.63%,名列安徽省高校第三名。

面向未来,体育学院将秉持“重德技之本、强实践之能”的理念,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艾显斌 初审/杨叶红 部门审核/赵胜国 终审/张连福、李明玲 发布/樊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