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现阶段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学校《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第36号)》精神和要求,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2023届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秋学期毕业实习工作做适当调整。
一、实习内容
师范专业实习因合肥市疫情防控要求暂停,为了保证毕业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按时完成实践教育,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不断线,外国语学院对2023届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秋学期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如下:
1.实习形式
(1)录制2节微课教学视频,无生授课,时长不少于10分钟。
(2)师范生教学技能专项训练,包括:①板书;②说课。
(3)参加一次教育研习活动(内容为线上或线下访谈一位中学教学名师,并形成文字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3)。
(4)实习结束时进行一次教学展示(线上线下或视频录制均可,若以视频的形式,需要将“视频+课件”发送给指导教师邮箱,时长不少于15分钟,视频要压缩,小于150mb)。
2.实习材料要求
(1)实习教案:撰写不少于6篇完整的实习教案。
(2)实习日志:完成6篇实习日志的撰写,详细记录每一次授课的情况及教学反思。此外,还需根据实习期间的总体,撰写实习总结一篇。
二、实习要求
(1)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情。
(2)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本次实习的任务与要求,积极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真正地做到带着问题去完成实习任务。
(3)及时总结并反思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考核方式与标准
(1)按照学校实习管理规定中的考核办法执行。实习成绩评定由学院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材料撰写情况等综合评定。
(2)实习期间如有违反实习纪律的,一经查实,情节严重者,实习成绩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四、实习时间安排
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
五、其他
本实施方案如有与学校相关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以学校发布的相关规定为准。
附件:1.实习分组安排
2. 教学展示评价标准
3. 外国语学院教育实习名师访谈记录表
外国语学院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附件1
实习分组安排
序 号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指导教师 | 汤玲玲 | 景西亚 | 李 吟 | 汪 琳 | 贺 静 | 余荣琦 |
教师职称 | 讲师 | 讲师 | 讲师 | 讲师 | 副教授 | 教授 |
1 | 卢旭 | 陶育婷 | 邓盼丽 | 马子怡 | 孙忆 | 徐睿睿 |
2 |
| 杨芳敏 |
|
|
| 叶苏雅 |
3 |
| 姚雪 |
|
|
| 章露萍 |
4 |
|
|
|
|
| 赵伊俊 |
5 |
|
|
|
|
| 周紫莹 |
序 号 | 第七组 | 第八组 | 第九组 | 第十组 | 第十二组 | 第十四组 |
指导教师 | 胡 丽 | 甘梅华 | 吴爱群 | 周建华 | 徐结平 | 徐 洁 |
教师职称 | 讲师 | 讲师 | 讲师 | 副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1 | 张娟 | 操茜 | 郜洁 | 倪斐然 | 朱仁枝 | 金陈辰 |
2 |
|
| 刁钰 | 李属灵 |
|
|
序 号 | 第十五组 | 第十六组 | 第十七组 | 第二十组 | 第二十一组 | 第二十二组 |
指导教师 | 谷峰 | 王 钢 | 聂勇伟 | 李河发 | 戴瑞 | 张健 |
教师职称 | 教授 | 副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教授 | 副教授 |
1 | 谢凤君 | 陶睿 | 娄小凤 | 单文心 | 杨丽 | 王静静 |
2 | 戚轲 |
| 李梦 | 陈艳芳 | 梁婉玉 |
|
3 |
|
|
| 崔文静 | 阚薇 |
|
4 |
|
|
| 董静雯 | 李宇婷 |
|
序 号 | 第二十三组 | 第二十四组 | 第二十六组 | 第二十七组 | 第二十八组 | 第二十九组 |
指导教师 | 周 华 | 潘月红 | 程艳 | 董艳 | 余鹏 | 慕媛媛 |
教师职称 | 讲师 | 讲师 | 讲师 | 副教授 | 副教授 | 副教授 |
1 | 李倩 | 邹丽 | 鲍滢滢 | 李勤 | 张虹 | 傅诗伟 |
2 |
| 陈鑫鑫 |
| 康苏彤 |
|
|
3 |
|
|
| 许雪 |
|
|
序 号 | 第三十组 | 第三十一组 | 第三十二组 | 第三十三组 | 第三十四组 |
|
指导教师 | 汪袁圆 | 童慧敏 | 赵雅芸 | 张丹 | 徐海容 |
|
教师职称 | 助教 | 讲师 | 助教 | 助教 | 助教 |
|
1 | 汪敏馨 | 魏鑫 | 武冰燕 | 方梦 | 刘君君 |
|
2 |
|
| 杨靓 | 束梦洁 | 包雯婧 |
|
3 |
|
| 张丽琪 |
|
|
|
附件2
教学展示评价标准
(1)教学设计(25分)
内 容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内容分析 (2分) |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 2 |
学情分析 (2分) | 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 | 2 |
目标设计 (3分) | 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2 |
符合课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力与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 1 | |
教学过程设计 (11分) | 教学主线描述清晰,教学内容处理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 2 |
教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深浅适度;难点清楚,把握准确;化难为易,处理恰当 | 2 | |
教学方法清晰适当,符合教学对象要求,有利教学内容完成、难点解决和重点突出 | 2 | |
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与使用清晰无误,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 1 | |
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水平;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便于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3 | |
注重形成性评价及生成性问题解决和利用 | 1 | |
延伸设计 (2分) | 课时分配科学、合理;辅导与答疑设置合理,练习、作业、讨论安排符合教学目标,有助强化学生反思、理解和问题解决 | 2 |
文档规范 (2分)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字体、图表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2 |
设计创新 (3分) |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较好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 | 3 |
(2)课件制作(15分)
评价内容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科学性 (4分) | 课件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 2 |
课件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 2 | |
教育性 (6分) | 课件设计新颖,能体现教学设计思想;知识点结构清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6 |
技术性 (3分) | 课件制作和使用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效果 | 2 |
操作简便、快捷,交流方便,适于教学 | 1 | |
艺术性 (2分) | 版面设计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风格相对统一 | 2 |
(3)说课(15分)
内 容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说目标 (2分) | 1.说明目标的具体内容 2.说明目标制定的理由 | 2 |
说内容 (5分) | 1.说明活动内容是什么 2.能合理阐述对内容的理解或者认识 3.说明活动的重点或者难点及其理由 | 5 |
说方法 (2分) | 1.说明主要的教学方法 2.说明选用或者设计教学方法的理由 | 2 |
说过程 (2分) | 1.能清晰说明各环节以及有关策略的设计理由 2.能明确说明各环节设计的目标 | 2 |
语言 (2分) | 语言表述清晰、流畅 | 2 |
视频效果 (2分) | 授课视、音频清晰、摄制效果良好、格式符合要求 | 2 |
(4)上课(含板书)(45分)
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上课 (32分) | 教学目标 | 目标设置明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 3 |
教学内容 | 重点内容讲解明白,教学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课堂交流互动,知识阐释正确 | 5 | |
教学方法 | 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处理教学内容以及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较好落实教学目标;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多元化学习方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 6 | |
教学过程 | 教学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层次清晰;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特色突出;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演示规范 | 5 | |
教学素质 | 教态自然亲切、仪表举止得体,注重目光交流,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 | 4 | |
教学效果 |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4 | |
教学创新 | 教学过程富有创意;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突出的特色 | 5 | |
板书 设计 (8分) | 内容匹配 | 反映教学设计意图,突显重点、难点,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 3 |
构图 | 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构图自然,形象直观,教学辅助作用显著 | 3 | |
书写 | 书写快速流畅,字形大小适度,清楚整洁,美观大方,规范正确 | 2 | |
视频效果(5分) | 授课视、音频清晰、摄制效果良好、格式符合要求 | 5 |
附件3 外国语学院教育实习名师访谈记录表
外国语学院教育实习名师访谈记录表 | |||||||
学生姓名 |
| 专业 |
| 学号 |
| 班级 |
|
访谈对象(中学名师)姓名 |
| 名师签名 |
| ||||
访谈对象(中学名师)所在单位 |
| ||||||
访谈日期 |
| 访谈方式 |
| 联系电话 |
| ||
一、
学生签名: 日 期: 注:(字体要求:仿宋,小四号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可另附纸张) | |||||||
指导教师(校内见习教师)评语 | |||||||
注意: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名师访谈”活动记录进行全方位评价,不可泛泛而论。 评语范例:“XXX同学的对XXX学校XXX老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该同学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名师成长经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采访。从该同学的采访心得来看,该同学从XX,XXX,XXX等方面对教育情怀、育人方法、课堂教学等方面有了XXX(一定的/较深入的/深入的)了解。该同学访谈准备较为充分、访谈后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心得总结。”
指导教师(校内见习教师)签字: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