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志伟,男,安徽无为人。港澳公式497799英语专业本科,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按:对读过大学的群体来说,大学阶段是求学甚至人生的重要阶段。我对母校港澳公式497799及外国语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至今仍和很多老师保持密切联系。老师们一直关心我的成长、进步。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是我努力的重要动力。我喜欢和老师们交流、分享。很高兴向老师们汇报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这相当于向老师们交一段时期以来自己的成绩单。这些年我长期在外读书,环境的改变促使我思考了很多,有了很多体会。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亲身经历以及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谨以此文献给外国语学院和我的老师们,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启发和鼓励。
我本科毕业后,在基层工作,之后辞职读研、读博。我的亲身经历让我觉得,提升学历是很有意义的。可能很多人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我在此谈谈提升学历的好处。此外,我认为,读书、经历和领悟都很重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践行之,我们便能逐渐自我提升、完善。
一、提升学历的好处
我认为,提升学历有助于择业、择偶及教育、培养子女等。其实这些因素是紧密相关的:从事好的工作有助于找到好的对象,有好的工作和对象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本文谈的是通常情况。)
第一,提升学历是提升工作单位及工作的层次的有效、便捷的途径。通常,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为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高,通常这些工作被认为是体面的工作或“好工作”。现在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的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县城的公立高中教书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其读了硕士,就有机会在高校(甚至名校)从事辅导员、教学秘书等行政工作,或在普通一点的本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如果其读了博士,在读博期间努力一点,就有机会在比较好的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我在求职期间,应聘安农大、江苏大学都成功了。)因此,提升学历是提升工作单位及工作的层次的有效和便捷途径。
我的感受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进层次高的单位、从事层次高的工作的。假设有以下选项可供选择:在同一地区的普通中学教书或在普通小学教书,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在同一地区的重点中学教书和在普通中学教书,很多人也会选择前者。
此外,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整个社会对人们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在提升学历进而提升工作单位及工作的层次的。例如,我中学阶段有的老师提升学历后进了高校工作;我本科阶段的一些老师提升学历后去了层次更高的高校工作;我不少大学同学工作多年后仍选择提升学历;还有不少高校教师,工作已经很稳定,仍选择提升学历。他们选择提升学历,提升工作层次,而不是享受安逸。
第二,提升学历有助于择偶。对读书人来说,学历是其择偶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很多人在择偶时对对方的学历有着明确要求。因此,提升学历有助于择偶。假设A校的男生本科毕业后在B校读硕士,那么其就有机会和B校的女本科生或硕士生恋爱。如果其在C校读博士,那么就有机会和C校的女本科生或硕士生或博士生恋爱。假设A校的女生本科毕业后在B校读硕士,那么其就有机会和B校的男硕士生或博士生恋爱。(通常,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与该学历相对应的学校的层次也相应提升,如学生分别在A校、B校、C校读本科、硕士、博士,那么,从A校到C校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此外,我在此不讨论“女生是否适合读博”“女生读博好不好”等问题。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我认识不少女博士;我认识的女生当中,有的连续考博多年,仍在继续备考。)
我的不少熟人热心地帮我介绍对象。他们介绍的女孩子,大多为硕士学历,还有少数是博士学历。如果我是本科学历,他们就会介绍比较普通的学校的本科学历或者专科学历的女孩子;如果我是硕士学历,他们就会介绍本科或硕士学历的女孩子。(当然,最终能否成功和女孩谈对象是另一回事。如果我没有相应的学历,那么连认识那些女孩子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提升学历有助于教育、培养子女。这些年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是:什么样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当然,人们对成功的理解不同,成功的标准并不好衡量。由于人们的品行、收入、能力等信息并不容易准确获取,调查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孩子的学历层次、就读的高校等信息基本可以反映孩子的综合能力,且这些信息是可以比较容易获取的,因此,我们暂且认为,孩子学历高、就读的高校好,就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我认为,父母的学历、工作、收入、亲子陪伴等因素比较均衡的家庭,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大。其实这些因素是紧密相关的:通常,学历高的群体从事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如教师、律师、医生、经济师等,而这些职业收入稳定且通常不会差,通常这些群体懂得如何教育、陪伴孩子。如果孩子父母学历高,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家长会上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甚至去孩子的学校作讲座,这无疑有助于孩子拥有自信(当然,孩子父母学历不高也可能参与这些活动,但参与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样)。有教育专家研究后发现,家庭氛围和谐、孩子感到温暖的家庭,孩子成功率高。其实,这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通常来说,父母学历高,工作体面,收入稳定,注重教育培养孩子,家庭氛围和谐,孩子感到温暖。
此外,提升学历有助于结识高学历人群,积累人脉,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等。读书期间收获的友谊比较纯粹,有的同学会成为朋友甚至是一辈子的朋友。同学也可能在以后给自己提供帮助。此外,提升学历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一个尊重知识的时代,很多人还是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的。我和不少人接触后发现,他们尊重、欣赏读书人。我以前在基层工作时,认识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他们明确表示,他们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总之,我的亲身经历让我体会到,提升学历有很多好处。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提升学历。
二、读书、经历和领悟
我认为,读书、经历和领悟都很重要。
首先,读书很重要。(这里的读书,既可以指看书,也可以指接受学历教育。)关于这一点,读书人都知道,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也知道。我认识不少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他们中有不少人和我交流时表示,读书有好处,并后悔自己书读少了。
读书有助于让自己有更多选择。从事技术含量较高职业的人群,在能力上可以胜任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但从事技术含量不高职业的人群往往无法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也就是说,读书有助于让自己有更多选择。
此外,读书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我发现,生活中时常有人把别人的意思理解错了(这不包括过度解读别人的话、揣测别人心理这些情况)。在日常交流中,有时人们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因此发生争执和冲突,而有时双方谈的其实不是一回事。读书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读书有助于我们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达,进行有效甚至高效交流和沟通。
读书有助于我们为人处事更加得体。读书人往往知道以比较得体、妥当的方式去做事情,把握一定的分寸。
其次,经历也很重要。读书是读别人的经历和感悟,学习别人已经创造的知识,而经历是需要自己去亲自践行的。我们之所以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不同的经历塑造了不同的我们。我的体会是:经历很重要。自己经历过,就会感受深刻。我在外地时,想念老家的美食,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甚至人们思维、行为方式的差异。如果我长期在老家工作生活,我就不会有这种体会和感受。
这些年我去过不少地方。同风景相比,更加吸引我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这让我觉得有意思。例如,我在国内的不少北方城市看到中年男女在一起踢键子,这是他们的一种娱乐活动或体育运动。而在国内很多地区,中年男女是不踢键子的。再比如,有的地区的人们喜欢比谁工作干得出色,谁家孩子学历高、上了名校,谁跳舞跳得好等;而有的地区的人们则不看重这些,喜欢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不同城市地铁内的氛围也不同——有的城市地铁内鸦雀无声,而有的城市地铁内非常热闹(我认为,地铁内的氛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再比如,我在俄罗斯时,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形让我感到吃惊。
可能很多事情人们经历后觉得也就那样——没读过大学的人想读大学,读过的人就没这种感觉了(有的学生在读大学前有明确目标—考大学,于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后,原来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又没有树立新的目标,一下子就没有目标了,于是松懈了,在大学阶段收获不大);未婚者想结婚,已婚者就没那种感觉了(很多已婚者对现有婚姻不满意,想结束现有婚姻)。但我认为,经历过和没经历过是不一样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值得去经历、品味。
最后,领悟也很重要。我认为,领悟和思考密切相关,但不完全是一回事。领悟是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一种反思和思维批判、重构。我喜欢思考,领悟,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我认为这是我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我时常回顾过去,想到自己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并试着去改正。如我读本科时,曾在宿舍楼的楼层唱歌。后来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打扰到其他同学了。有了这样的反思,之后就不会这样了。我也会时常回味别人的话。有的话可能当时没在意,之后再细想,突然就领悟了。我善于向不同人群学习。别人说的有道理、有意思的话,我会记在心上;别人好的做法,我会去学习、借鉴。有次我在无为一影城的洗手间洗手时,一位清洁人员对我说:“你是城里人”。我觉得很奇怪,于是问她:“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她说:“城里人洗手后都是在洗手池轻轻地抖动双手,乡下人洗手后朝地面用力甩手”。我觉得有意思,清洁人员竟然能有这么仔细的发现。还有一次我在重庆观音桥商圈坐电梯时,两个清洁人员在聊天,一人说:“这个是新世界百货,那个是新世纪百货。”另一人说:“双胞胎啊。”我觉得太好玩了,她们说话有意思。
结语
当人们有明确的目标(如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时,奋斗的意义是明确的。但是,当目标已经实现了,如对自己的物质生活状态满意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时,奋斗的意义是什么?我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和迷茫。
每次想到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期待,还有别人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一些学弟学妹视我为榜样,我就充满了力量,有了奋斗的意义和动力。
我认为,学生毕业后,和以前的老师、老师现在的学生们是一种三方多维度的互动,假设学生为甲,老师为乙,老师现在教的学生为丙——甲取得成绩和进步,很开心向乙汇报;乙得知甲的进步很高兴,肯定、鼓励甲,并和丙讲甲的故事,激励丙努力学习;丙以甲为榜样,得到了激励,在学习上更有动力。甲在得到乙的肯定、鼓励和丙的夸赞后,将其化为动力,继续努力。三方如此循环、互动。
我对母校、外国语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回母校、学院,都感到非常亲切。和老师们相聚时,大家尽情畅聊,这种感觉非常畅快。我想,我对母校、学院感情深厚,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科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求学阶段,且我在本科阶段表现还不错,和很多老师比较熟;另外,我老家离学校很近,这让我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家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都很接近,交流起来非常舒服。(这也是我求职时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地区的重要原因。)
母校及学院的培养、老师们的教诲始终激励我努力前行。衷心感谢母校及学院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教诲!祝老师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祝学弟学妹们学业进步,收获丰硕!
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江苏大学!也欢迎大家报考我的母校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