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女,汉族,1997年生,共青团员,安徽省砀山县人。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15级广播电视学(2)班学生。在校期间曾任汤山青年传媒中心团刊编辑部学生记者,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校级奖学金等。在“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获“优秀个人”。在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媒介素养专业。
我的脚步有些匆忙,原因无它,这次采访的学姐比我这个采访者来得还早。气喘吁吁地赶到地点,刚一落座,学姐便递过来一杯奶茶,并连说几声“不要急,不要急!”学姐的善解人意,让我如沐春风,手中的奶茶,将暖意不断输入心田,我们的交谈就在这奶香氤氲中开始……
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在我大一的时候,我就有考研的想法了。”张玉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奶茶,娓娓道来。与许多人大一的浑浑噩噩不同,张玉从上大一的时候就清晰地立下了属于自己的flag。在别人的大一生活还是“纸醉金迷,醉酒当歌”时,张玉早就走在了独自去图书馆的路上,“坐在图书馆里,能让我的心奇异的平静下来,图书馆里总能听到考研的学姐学长的朗朗读书声,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与那些游离于各个社团组织,参加各种大小活动的同学不同,张玉在大学四年参加的活动很少。“可能是因为我散漫的个性吧,我觉得我不受束缚。”当初的她也试着去加入学生组织,因此她在汤青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中,张玉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准则,在确定自己在组织中的工作欲望并不强烈时,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学生组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信奉的是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张玉甚至觉得,和组织中的任务比起来,学习要简单快乐的多。
离开了组织的张玉继续着寝室、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就像有句话说的,“所有的成功都是蓄谋已久。”长期在泡图书馆的张玉四年的专业排明都名列前茅,也为她后来的“蟾宫折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优秀背后,都藏着自律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传媒类院校,考上的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高。回顾考研历程,张玉觉得恍然如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需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张玉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一路走来与她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有经常给她占位的“占位哥”,有知道她考研,所以等她睡后刻意放慢脚步的安静室友,还有给她减压,带她去吃火锅的“火锅侠”……张玉说了很多在这一路给她带来力量的人。
当然,这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自身的努力,“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当我问出这句话时,张玉没有否认。“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真正能去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我觉得他们与我只是差一份坚持。”在考研这条路上,有很多人光是看到那一本本砖头似的专业书籍就已经望而却步了,能静下心来去啃“砖头”的人更是屈指可数。“重要的不是在图书馆待了多长时间,而是你在图书馆真正看了多少书。”张玉为此还制定了一个计划表,里面规定了她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她基本都会严格按照表上的任务量完成,也正是这种自律,让她不放纵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自己学习生活的主宰。采访中,当我问到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小心得要分享时,张玉笑了笑,说“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多泡泡图书馆吧,有梦想的话,一定要去图书馆,因为它才是真正的筑梦空间。”
在室友的眼中,张玉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她淡然,随性,很多事情,往往一笑处之。在考研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张玉并没有盯着手机,一觉醒来,才查到了自己的考研结果。“当时很开心,不过也就激动了一个小时。”张玉笑了笑,像是响起了一些有趣的事,“我的室友和父母显得比我还激动。”很难想象,面对如此大的喜讯,张玉也能淡然处之。所有的喜形于色都藏在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了。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有人说,你四年来都是在死学。”我问的话题直白又尖锐,张玉沉默了一会儿,慢慢道:“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吧,在我这里,死学不是一种差劲的方法,不过人各有志,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没有死不死的分别,只有合适不合适。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好一句“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张玉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这首先表现在对考研学校的选择上。
中国传媒大学是所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最高殿堂,张玉能有勇气选择这个学校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不是盲目的,我并不是因为她的成功才回过头来做这样的貌似“先知先觉”的评价的。实际上,张玉对于如何挑选考研学校有着自己明确的标准,或许以下这段话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不无借鉴价值吧!张玉说,考研没有难易之别,只有适合自身与否的标准。以新闻学为例,很多综合性的大学都招收这个方向的研究生,但每个学校的招考要求都不一样,大到所考科目及指定教材,小到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报考的同学充分了解报考学校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张玉的长处在于对问题的理解深度较好,她的短板在于死记硬背的能力稍弱,中传媒所需要考的两门课《传播理论》《传播实务》在她看来恰恰能发挥她的长处,所以尽管在他人看来,这个考研目标定的有点高,但在报考学校的选择上,她从没有动摇过。而之所以选择“媒介素养”这个研究方向,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总的说来这是个偏于理论研究的方向,而这恰是她的长处。所以,尽管今年中传媒的报考热度依旧(大约是110多取7个),尽管报考者中不乏各个名校的强手,但张玉有惊无险地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最终如愿以偿!
有想法,还要有好的计划和行动!张玉做事有条不紊,计划性强!
在所有学科中,新闻学的研究生入学外语要求本来就是最高的,更何况北京的高校普遍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中传媒更是如此。为此,从定下目标的那一刻,张玉就开始了对外语刻苦学习。大二上学期通过外语四级考试,大二下通过六级。在此之后,她又参加了两次六级考试。对于别的同学来说,刷分可能是为了六级成绩单的分数好看一点,而张玉则把四六级外语考试当成是一种检测手段——检测自己的外语水平,防止外语水平下降,毕竟,从大一确定考研目标到大四参加考研,这中间的战线拉得很长,如果没有一种阶段性的检测手段,当事人很容易疲倦。从四级考试的470多分,到六级考试的520多分,再到研究生外语考试的73分,实践证明张玉的这一计划是成功的!
当我问她,名校是否在面试中有歧视非985、211考生的情况时,张玉偏着头,顿了顿说:“或许有吧,但我没有觉得,和我一起面试的不乏北大、人大等学校的学生,但最终被录取的也有和我一样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我觉得吧,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你的科研潜力。”
张玉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媒介融合时代用户视觉素养的建构路径研究》,这个选题其实早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前就定下来了,她报考的“媒介素养”方向需要考《传播理论》《传播实务》这两门,其中有的论述题分值甚至高达40分!解题中要求能答出深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张玉很注重从期刊网上搜集业内一流学者,尤其是中传媒这一方向几位导师的最新研究论文和专著。做这个毕业论文选题也是她未雨绸缪锻炼自己学术能力的一个尝试吧!在面试中,老师们要求学生填写《科研设想》,张玉的《科研设想》以及综合表现让她在面试中大放异彩,名次较之初试成绩还往前提了几名!
回首自己的考研路,张玉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她特地提到两位比她“更努力”的研友,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未能走入心仪的学校。而在我看来,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玉和她的两位研友以及所有认真备考过的考研生都是成功者,青春的路上,没有失败者!
作者手记:“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张玉学姐说这一切都来自于选择,在短暂的相处中,我在张玉学姐身上看到了果断、自律、坚持等等优秀的品质。学姐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但在张玉学姐的身上我想到了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很安静。”(文/许红梅、石洋 图/受访者提供 审/朱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