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应半汤街道的邀请,郭启贵老师在安巢经开区管委会会议室为街道40余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做了题为《“生命共同体”:为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报告。
郭老师的报告结合大量的实例,特别是环巢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依次展开:一是回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二是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所在;三是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郭老师以“两山论”、“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生命共同体”、“和谐共生”、“现代化”等概念为线索回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按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立、视生态文明建设为“千年大计”、关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构建、安徽之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为顺序,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郭老师细致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他认为,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自体”、“自然界不仅是人物质的无机界,也是人精神的无机”思想的深化,也是马克思人与自然思想的中国化,其核心在于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生命共同体”,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把自然看作是“不变的存在”,只是为人的存在服务的思维方式有根本不同,它在强调人的生存发展必须以自然界为前提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界须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自然界与人可以是相辅相成,二者可以相互成就,和谐共生。基于这样的理解,郭老师指出了三点:其一,我们必须把自然界置于优先地位,要善待自然界,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因为自然界是我们“无机的身体”;其二,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自然的恩赐,人对自然界积极改造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其三,对于自然界发生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不能寄希望于“退回去”的思路,不能再舍弃现有文明、停止文明进步,因为人的诞生、人对自然界的主动关系本身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积极结果。
郭老师还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郭老师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蕴含保护环境,也以可持续发展为思路,但它立足于人的生存发展,突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郭老师的报告不仅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阐释,也是对十九届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
(文/付加佳 图/方蕾 审/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