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齐奋进 科技发展谋新篇———港澳公式497799科技处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01-18浏览次数:988

勠力同心齐奋进 科技发展谋新篇———港澳公式497799科技处工作纪实


 “十三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秉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科研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学科学位点建设初显成效,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学术交流范围更加广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科研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出台《港澳公式497799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暂行办法》,制定《港澳公式497799科研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学校承担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持续增长,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2项,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41项,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4项,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05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58项。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EIMEDLINE检索收录论文128篇、中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52篇;累计出版各类专著、编著、译著35部;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长较快,获专利授权1135项,软件著作权74项;国家知识产权质量持续增强。共获批发明专利103项,发明专利占比由2016年不足1%增长到2020年的20%,知识产权创造重心持续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倾斜;知识产权效益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60项,转化收益62万元,争取合肥市及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政策奖励28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奖成绩斐然,3项成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6篇论文获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校企合作以及参与其他高校申报并获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校社科联连续四年获“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三年获评省社科联“三项课题”先进单位称号,4人获“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项成果获安徽省社科知识普及“优秀读物”。《港澳公式497799学报》被评选为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服务地方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坚定不移走服务环巢湖道路,实施服务环巢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三年计划和五年提升计划。对接环湖十二镇,开展“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行动,实现校地、学科产业同频共振和校企资源互融共享。“十三五”以来,学校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服务地方中寻求新的支持,在贡献地方中寻求新的发展,服务地方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与巢湖市人民政府、柘皋镇政府、槐林镇政府、中庙街道办事处、长临河镇政府、含山县经济开发区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展了深入合作;与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巢湖市环境保护局、安徽皖维集团公司、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安徽慕曼德家具集团公司、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庐江县合肥精创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300余项;校地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10个;选派5名教师先后分赴巢湖市科技局、商务局和数据资源局挂职担任副局长,2名教师赴宣城市旌德县挂职;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5名,巢湖市科技特派员20名;积极融入省、市级技术转移联盟,参与筹建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成立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学校与巢湖市经信局共建“巢湖工业设计岛”,围绕工业设计、工艺升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其中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类项目55项。先后组织校内相关技术专家15人次,参与20余家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调研,与2家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实验室,为巢湖市工业经济高质量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参加省、市“四送一服”行动,推荐教师并入选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组,先后有5位教师参加省、市“四送一服”活动,工作深受省厅表扬;积极为政府提交研究、咨政服务报告,其中《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的五点建议》等2项研究报告被省委领导采纳,《稳定家庭农场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突出四项机制建设》决策咨询信息被社中央采纳。参与庐江县、巢湖市“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巢湖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完成《巢湖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巢湖文化全书》《合肥通史》等编撰任务,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提供了参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贡献率和显示度。

 

 

学科学位点建设初显成效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校内培养,校外联合,整合资源,凝练特色,提升品质”的思路,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区域环境特点,重点开展应用性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学科,制定出台了《港澳公式497799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港澳公式497799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实施“科技创新提升、新兴产业聚焦、开放高地筑基、绿色生态优化”四大工程,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建设质量,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7个重点学科,培育体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高峰学科。学校成功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出台了《港澳公式497799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2年)》,重点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同时培育若干优势学科。出台《港澳公式497799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先后与西安体育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遴选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3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45人。现有“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安徽排球学院”1个省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荟众创空间”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先后新增“水环境研究所”“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20个校级科研机构。面向企业、行业需求,与企业共建“合肥市电池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鞍山市新型陶瓷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科技研发平台。与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共建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成立“港澳公式497799社科联”,扩大了与省内外社会科学界联系渠道。

 

 

学术交流范围更加广泛

学校积极拓宽学术交流范围,先后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中国科学院谢毅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崔勇教授、“皖江学者”魏先文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邀请了安徽博约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郑中华博士、江苏苏州红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勤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来学校指导讲学;积极鼓励和资助校内教师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场,安徽省数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以“奋进十五年,起航新征程”为主题的第二届“皖江论坛”暨2021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年会,环巢湖区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五年来,学校学术交流的范围日益广泛,校园学术氛围不断浓郁。

 

 

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为适应科研管理工作新情况,学校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科技工作评价激励机制。为计算科研工作量提供合理、有效的办法,修订出台《港澳公式497799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港澳公式497799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加强科研管理,出台《港澳公式497799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暂行办法》《港澳公式497799科研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港澳公式497799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港澳公式497799纵向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监督和约束机制,先后制定《港澳公式497799学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港澳公式497799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为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港澳公式497799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

回首“十三五”,成绩令人振奋;展望“十四五”,前景催人奋进。“十四五”期间,科技处将着力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在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加强学科与平台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服务地方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高质量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图/科技处提供 初审/朱明 部门审核/万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