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境内的重要交通通道,对古代商品或其他文化元素在中国内地的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大运河作为全球“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员,同样发挥着联通世界的桥梁作用。从隋唐至19世纪,大运河整合中国南北经济,扩大了物资流通规模,奠定了庞大帝国运行的基础,大运河连接起广阔的帝国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物资流通,国家内部的物流体系通过漕运统一到京杭大运河,与欧洲“大航海时代”相对应。加强大运河研究,系统地整理大运河史料,从水利史、社会史、政治史等不同角度深化古代中国转型研究,在明晰当代大运河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脉既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形象,又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历史景象,还是实现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使用大运河这样的巨型河流文化符号,呈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意义深远。
张安东正在参与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研究。唐山市是历史上大运河重要流经地,留有大量遗址及资料。由于项目研究需要采集大量大运河资料,其于7月11-18日去唐山市博物馆、唐山市图书馆、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等高校、文博部门调研、查阅、复印大运河相关资料。通过调研,张安东不仅对隋唐大运河文化等相关问题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而且对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新的见解与思考。(文、图/张安东 初审/邓其志 终审/雷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