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以实践教育为核心,打造全方位互动型育人模式——电子工程学院“三全育人”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8-29浏览次数:16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一重要论述为科教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不断拓宽教育视野,致力于培育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人才。近年来,学院以实践教育为核心,打造全方位互动育人新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好思想引领,坚持培根铸魂

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三全育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积极拓展“知电子,传声情”阅读红色经典、“弘扬科学家精神 引领青年跟党走”等特色思政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同时,学院还全面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构建创新平台,推进实践育人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4个招生专业,形成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设置工业流程控制优化与自动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遥感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光电能源催化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获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省级实训示范中心、省级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各1个,学院遵循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覆盖教学全过程,结合校内、校外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机制。

(三)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始终坚持专业方向聚焦地方产业,人才培养聚焦地方需求,与惠而浦、龙源电力、TCL、安徽源宇电力等多家公司拓展合作领域,建立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学院在环保、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近85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学院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企业服务等领域,主持创新创业训练国家及项目14项,省级项目60项,将所学专业课知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为未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志愿服务,开展互动交流

学院自成立以来,与巢湖市中垾镇、半汤镇、巢湖市图书馆、巢湖东站,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童创科普”、“缅怀先烈”、“社区支教”、“科技行”、“校园清扫”、“蚂蚁宝贝”、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达500余次,参与志愿者人数达3248人次,总志愿服务时长达5672.6小时,志愿服务事迹先后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网、中青网、安徽经济网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00余次,团队荣获“千校千项”优秀团队称号、安徽省“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称号。

(五)助力学科竞赛,赋能学生成长

学院以赛促学,不断加强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学院积极开展“一社一竞赛”,近年来,电子创新设计学会、航空模型学会、大学物理创新学会、智能控制与创新学会、集成电路创新设计学会等院级社团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等A类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共计70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项19项。智能汽车赛越野组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安徽省首次获得该A类赛事冠军),在第五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物理组亦荣获第一名(安徽省仅有2名选手获此殊荣)。

三、经验和启示

"实践育人"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电子工程学院秉承这一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学院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创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下一步,电子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的内涵,拓展实践平台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科研项目,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和行业动态。同时,学院将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他们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文、图/刘政 初审/刘雪刚 终审/孔鲲鹏 发布/刘政)